养殖领域
发酵床养牛解决方案
来源: 日期:2015/12/18 16:57:00人气:
一、发酵床养殖的必然性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根据微生物循环原理,通过参与有机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分解粪尿,彻底消除恶臭,不仅实现生态环保的零排放,而且可以减轻有害气体对牲畜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是一种免于清扫粪尿、无抗饲养、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动物福利、食品安全为基础的全新的生态有机养殖模式。
国家发改委最近提出,微生物技术是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征,是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决定对微生物高技术产业化进行专项立项。特别是为加快农用生物产品产业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发改委决定对农用生物产品产业化进行专项扶持。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利用微生物资源,将微生物技术、养殖技术和工程技术用于现代养殖业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以动物为本”,追求动物体内外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化和健康。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群降解转化畜禽粪尿,消除氨气等异味,从源头上解决畜禽粪尿污水的污染,创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畜禽肠道内有益菌占主导,抵抗有害菌生长;有益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如肽、酶、益生菌等,可提高畜禽的免疫力、抗病性和饲料的利用率。
发酵床养殖技术可以做到改善养殖环境,降低畜禽的疾病发生率,增进动物福利,提高效益,使养殖业更好地纳入农业生态循环体系,推动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
二、养牛发酵床的制作
发酵床养牛不同于一般的发酵床制作,因为牛的体重比猪要重几倍,常规的发酵床垫料不能承受牛强大的重力,针对发酵床养牛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养牛的发酵床技术。垫料不论采用何种方法何种搭配,只要能达到充分搅拌,让它充分发酵就可。
(一)发酵床制作
1、确定垫料厚度:牛圈垫料层高度夏天为50cm左右,冬季为50-60cm.
2、 计算材料用量:根据不同夏冬季节牛圈面积大小,以及与所需的垫料厚度计算出所需要的秸秆、锯末、谷壳以及EM复合菌液等的使用量。
3、垫料准备:发酵床养牛的垫料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首先在最底层铺一些玉米秸秆,按每平方加入0.5公斤EM复合菌(液体)均匀搅拌,水分掌握在30%左右(手握成团、一触既散为宜)。
第二层,中间一层要铺上稻草,然后在喷洒一遍EM复合菌液。
第三层,铺上用EM复合菌喷洒后的粉碎的玉米秸秆(锯末稻壳混合物最好),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使垫料水份保持在30-45%,(其中水分多少是关键,一般30-45%比较合适,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即物料用手捏紧后松开,感觉蓬松且迎风有水气说明水分掌握较为适宜),再均匀铺在圈舍内,最上面用干的碎秸秆覆盖5厘米厚,3天即可使用(预堆积发酵可有效杀灭垫料原料中所携带的致病菌及虫卵)。
4.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覆盖上面整平,厚度约10cm左右。如牛在圈中跑动时,表层垫料太干,灰尘出现。说明垫料干燥,水分不够,应根据情况喷洒些水分,便于牛正常生长。因为整个发酵床中的垫料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物菌群的分解发酵,发酵床面一年四季始终保持在25度左右的常温温度,为肉牛或奶牛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一个优良环境。
(二)维护管理
发酵床养护的目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保持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使有益微生物菌群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病害的发生,为牛的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二是确保发酵床对牛粪尿的消化分解能力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为牛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发酵床养护主要涉及到垫料的通透性管理、水分调节、垫料补充、疏粪管理、补菌、垫料更新等多个环节。
1、垫料通透性管理
长期保持垫料适当的通透性,即垫料中的含氧量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是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抑制病源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常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将垫料经常翻动,翻动深度25-35cm,通常可以结合疏粪或补水将垫料翻匀,另外每隔一段时间(50-60天)要彻底的将垫料翻动一次,并且要将垫料层上下混合均匀。
2、水分调节
由于发酵床中垫料水分的自然挥发,垫料水分含量会逐渐降低,但垫料水分降到一定水平后,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受阻或者停止,定期或视垫料水分状况适时的补充水分,是保持垫料微生物正常繁殖,维持垫料粪尿分解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30~35%,因季节或空气湿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常规补水方式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也可结合补菌时补水。
3、疏粪管理
由于牛具有集中定点排泄粪尿的特性,所以发酵床上会出现粪尿分布不匀,粪尿集中的地方湿度大,消化分解速度慢,只有将粪尿分散布撒在垫料上(即疏粪管理),并与垫料混合均匀,才能保持发酵床水分的均匀一致,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粪尿消化分解干净。通常保育小牛可3-4天进行一次疏粪管理,中大牛应每2-3天进行一次疏粪管理。夏季每天都要进行粪便的掩埋,把新鲜的粪便掩埋到20厘米以下,加速分解发酵避免生蝇蛆。牛粪若集中在一起的话要人工疏散,把粪便均与的散开在发酵床上面,埋入秸秆里面,最好每天清理一次,使粪便及时分解。
4、补菌
定期补充众邦EM复合菌液是维护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保持其粪尿持续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补充众邦EM复合菌最好做到每年一次,按1:50-100倍稀释喷洒,一边翻牛床20厘米一边喷洒。补菌可结合水分调节和疏粪管理进行。
5、垫料补充与更新
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料也会逐步损耗,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10%后就要及时补充,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
发酵床垫料的使用寿命是有一定期限的,日常养护措施到位,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反之则会缩短。当垫料达到使用期限后,必须将其从垫料槽中彻底清出,并重新放入新的垫料,清出的垫料送堆肥场,按照生物有机肥的要求,做好陈化处理,并进行养分、有机质调节后,作为生物有机肥出售。及时更换部分垫料:发酵床养牛床面的温度在25度,20厘米以下是发酵层,温度可以达到32度左右,表层的湿度在30%,若水分大就会造成秸秆板结,发臭,不能使用了,因此遇到这种现象要及时把垫料清理掉,重新加入新垫料。
垫料是否需要更新,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判断:
a、高温段上移。通常发酵床垫料的最高温度段应该位于床体的中部偏下段,为向下30cm处,如果日常按操作规程养护,高温段还是向发酵床表面位移,就说明需更新发酵床垫料了。可以在加大有机物含量小的垫料加以混合,比如碎秸秆。
b、发酵床持水能力减弱,垫料从上往下水分含量逐步增加。当垫料达到使用寿命,供碳能力减弱,粪尿分解速度减慢,水分不能通过发酵产生的高热挥发,会向下渗透,并且速度逐渐加快,该批牛出栏后应及时更新垫料。
c、牛圈出现臭味,并逐渐加重。
(三)发酵床制作标准:
1、秸秆用量:面积20㎡、垫料厚度不低于50厘米的标准圈,秸秆总用量约6-10立方米。太薄导致不发酵,太厚则可能导致内部升温太高太快。EM复合菌液可一次性均匀撒入全部垫料中,也可分3-4层局部性集中撒入。尽量用干燥秸秆,新鲜秸秆最好晾晒干后再撒入。
2、众邦发酵床菌种用量:一公斤EM发酵床菌剂可有效发酵一立方的垫料(相当于两平米的面积)。牛圈面积不能小于20㎡,养牛密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因粪尿积累超负荷而停止发酵。一般小牛是每头2平米左右,大牛就是每头5-7平米。
3、节奏控制:牛圈发酵节奏与温度可人为控制,要特别快速升温与发酵,可采取如下一种或几种综合措施:增加EM复合菌液用量、预先加红糖/黄糖/玉米粉/新鲜粪便(禽类粪便最好)活化发酵床菌剂、多添加新鲜米糠或尿素水等营养物、增加秸秆层厚度、增加翻倒次数并打孔通气、适当调高秸秆混和物含水量(但切忌水分不能超过70%,否则会因腐败菌发酵分解而产生臭味,与除臭目的背道而驰),等等。调低温度可采用相反措施。内部温度一般不要超过50℃,核心发酵层不超过60℃,表面温度25-30℃以下。
4、替代垫料:尽量用玉米秸秆,不易得到可部分用稻草、其他等替代,表面二、三十公分仍用碎秸秆或锯末谷壳等混合物。应注意秸秆应切短或粉碎,但不宜太细。
5、湿度面积:发酵床应控制好湿度,垫料一般干撒即可,如垫料太干燥且易引起扬尘,影响牛的呼吸,则只在表层喷点水以即可。拉尿后垫料的最大湿度也不能超过65%.。注意雨水或地下水均不能渗入床内。标准面积应在60㎡以上(其他动物酌情调整),禁止30㎡以下做牛发酵床。
6、发酵状态:正常运行后的发酵床下层物料颜色逐渐变深变黑,无臭味而有淡淡酒香味,温度基本稳定,有时能见到白色菌丝。此时,如需用肥或作粗饲料,可部分清运出舍,不用也可长年不清。
一平方米养牛发酵床用料配比表
上一篇:新式牛床 助发牛财
下一篇:果树种植利用EM菌很神奇